HLA的DNA分型及評述
1991年11月召開的11屆IHW上提出了HLA的DNA分型方法,使得HLA多態性的檢測有了突破性的進展,這些方法眾多,現列舉如下。
1、PCR-ASO(或PCR-SSO):即PCR技術與等位基因特異順序的寡核苷酸(allelic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,ASO)或順序待異性的寡核苷酸(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,SSO)探針相結合的方法。用PCR技術擴增從需定型細胞中抽提出的高度多態性基因片段的DNA,再與特異的序列明確的寡核苷酸(SSO)探針雜交,可區分特定編碼區DNA順序的細微差別。
2、PCR-RFLP:即PCR技術與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(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polmorphism,RFLP)分析技術相結合。HLA抗原多態性是由其編碼基因的堿基順序不同的結果。不同個體HLa DNA堿基順序的差別造成了限制性內切酶切位點的不同,從而導致DNA電泳后限制性片段長度上的多態性。主要步聚是經印跡法轉移到硝酸纖維膜上,然后用已知的cDNA探針進行雜交,經放射自顯影可查知相應基因的何種長度的DNA酶切片段上。但此技術所用的內切酶量大,方法復雜,耗費昂貴,已更先進、精確的以PCR為基礎的其它DNA分型所取代。
3、PCR-SSCP:即PCR與單鏈構象多態性(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,SSCP)分析相結合的方法。其原理是單鏈DNA可形成穩定的構象,在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中其遷移率不僅與鏈的大小有關,而且受鏈的核苷酸順序的影響。由于使用相同引物擴增產物長度-致因而單鏈DNA在電泳中的遷移格局反映了單鏈核苷酸組成的不同,可十分敏感地檢測等位基因間DNA順序的微小差別,目前此技術已應用于DP等位點的分型。
盡管采用DNA水平的HLA分型工作有了很大進展,但血清學分型,特別對I類基因產物仍是分型基礎。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,DNA分型是無法取代它的。但應該強調,在第11次IHW及隨后召開的WHO-HLA命名委員均已早明,今后凡屬新HLA特異性必須有相應的DNA序列為基礎,否則不再予以命名。
應該看到,HTC與PLT在對HLA-D和HLA-DP特異性檢測上有過肯定的貢獻,但由于方法較為復雜,耗時費力,且影響因素多,精確程度有限,已逐漸被眾多DNA水平定型方法所取代。